电子杂志
车辆查询

伟翔环保:掘金电子回收产业

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随之而来的电子垃圾问题也日益严峻。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约5000万吨,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污染环境,甚至引发生态灾难。

 

人类该如何应对这一世纪难题?企业怎样才能在这个极度考验耐心的赛道做出业绩?带着这些问题,《企业家》杂志专访了伟翔集团全球联合创始人、伟翔集团全球执行董事、伟翔环保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翔环保)总裁黄伟。

 

  

IMG_256

 

黄伟伟

翔集团全球联合创始人 伟翔集团全球执行董事 伟翔环保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总裁

 

 

1、选定赛道,进入电子回收领域

 

《企业家》:伟翔环保在电子产品再生利用领域已深耕二十年,您是如何进入这一行业的?

黄伟:2003年到 2005年,针对电子产品报废后对环境造成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国际上有一个环境保护协议《巴塞尔公约》。这是一项关于国家之间的环保协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包括欧洲一些国家将电子产品送到我国进行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带来环境污染风险。因此,市场迫切需要既能合理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的技术。我们看到这一机遇,选择了电子产品回收这一特定领域,专注于电子资源的再生利用,避免二次污染。

 

2009年,国务院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用于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费用的补贴;2012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从事报废电子产品的处理企业标准,设立了环境标准,并确立了生产商责任制,即由生产商负责回收其生产出的电子产品。随着该政策的发布,陆续出现很多有关废弃物回收公司,我们也是其中的积极参与者。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两大重要基地之一:一是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的生产基地,成为全球最大生产中心;二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汽车消费市场。因此,如何有效回收再利用汽车动力电池成了一个新课题,这对企业来说既是重大挑战,也是巨大机遇。契机下,我们在2019年进入动力汽车电池回收处理领域。

 

经过20年的技术积累,借助国家出台的利好政策,我们希望能够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提供解决方案。

 

《企业家》:你们是做技术服务商,还是自己建工厂来处理废弃电子产品?

 

黄伟:我们不仅做到自主技术研发,还自行建造回收工厂,并将回收的材料加工成原生材料。第一是围绕电子产品中的金属材料,通过技术手段将线路板、芯片、连接件、接插件、电容、电阻等电子元器件中含有的金属元素还原为铜、锡等有色金属,再提取金、银、铂、钯等稀有贵金属。第二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当电池包的电池容量衰减到60%~80%时,通过整包梯次利用技术将其开发为工商业储能产品,延长电池生命周期;当电池容量低于60%时,再进行电池材料回收,提炼出锂、钴、镍、锰等电池级原材料。这两方面都需要工厂体系支撑,所以我们拥有自己的处理工厂,为大量的电子废弃物和退役动力电池做好后端的回收再利用工作。

 

2、坚持长期主义,不赚快钱

 

《企业家》:电子产品回收蕴藏巨大市场机遇,行业竞争是否非常激烈?

 

黄伟:是的,现在大家关注的不仅是环保,还有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以旧换新的需求,存量市场要用新产品替换,我们的垃圾分类政策也是鼓励大家把各种接近报废的产品替换掉。

 

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公司,有的提供技术方案,有的建设工厂,我们也是其中之一。电子回收市场是竞争且开放的,很多创业型公司也在开发独到的技术或者独特的品类。对我们来说,挑战有两方面。一是各地的处置标准不统一。不同地区的政策和法规差异使得企业在执行回收和处理操作时必须适应多种标准,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也增加了跨区域业务扩展的复杂性。二是用户认知。如果仅以价格来衡量就会出现偏差,比如中西部人工成本低,导致电子回收价格更具竞争力,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压力。电子垃圾回收再利用已是充分竞争市场,在这种开放的市场,技术好的公司未必获得好的市场回馈。

 

电子产品回收是一个漫长的事业,它不是赚快钱的行业,如果期望短短几年实现盈利,是很难坚持的,而且还要不断面对新的挑战。

 

《企业家》: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国际资本是否也在关注这一领域?伟翔环保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黄伟:从业务本身看,这是一个比较本地化的市场,原料在本地开采,产品也在本地消化。国际资本投资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和股份制公司,这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通常被归类为ESG企业,在选择投资者方面,ESG表现好的企业更受青睐。

 

每个行业竞争普遍非常激烈,因此找准自己的定位非常重要,伟翔环保的目标是服务于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与愿意为资源再生付费的企业合作。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具备优秀的技术解决方案,资源再生回收率达98%以上。这么多年我们没有出过任何环保问题,此外我们还获得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海市科普基地、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等称号。

 

从企业管理上来说,我们管理有序,员工的稳定性比较高,跳槽率很低,员工满意度和客户满意度均走在行业前面。

 

IMG_256

 

△伟翔环保不仅做到自主技术研发,还自行建造回收工厂,并将回收的材料加工成原生材料。图为伟翔环保工厂内景及作业现场。

 

3、让所有员工有成就感、幸福感

 

《企业家》: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你们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有什么经验?

 

黄伟:第一,保持一颗创业的心。用心付出,热爱企业,带领团队以身作则。我们的管理人员和企业都会签《廉洁公约》,确保同事将精力集中在技术创新上。很多中小企业从0到1就会做得很累,累是必然的,就看累在哪里。我们虽然身体很累,但是心不是很累。第二,留住人才要给大家安全感。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确实挺难,但是我们员工的稳定性和满意度普遍很高。第三,我们培养的人才被称为“收二代”,是通过“收一代”的言传身教成长起来的。从数据上看,我们的员工流失率非常低。比如现在的负责人中,有两位总经理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加入伟翔环保,至今工作18年,现在才40岁,是年轻的“老”干部。从这点来讲,我们企业很有竞争力:员工、管理者不仅年轻而且有创业心,经验也很足。

 

《企业家》:员工的流失率这么低,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吗?

 

黄伟:第一,企业要有愿景。工作虽然平凡,但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造福人类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第二,为员工提供上升通道和发展空间。这可以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满意度。我们还要给员工创造价值,比如在建设第一个工厂时,普通工人的月薪是600元,现在已增至8000元。第三,员工晋升机制有特色。在选拔年轻人才时,优秀的员工能够很快地展示才华。晋升不仅仅是收入增加,还有工作范围扩大,从一个点扩展到一个区域再扩展到全国。在我们企业真正的人才成长与晋升都很快。

 

4、出海要用国际化方式

 

《企业家》:出海是中国企业的一个热门话题,伟翔环保在国际化方面是如何做的?

 

黄伟: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商品从国外到中国来,比如日本的打印机、复印机以及各类通信产品。几十年里我们也见证了国货品牌的国际化进程,这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国内品牌国际化时,伟翔环保也随之在全世界各地提供服务,他们到哪里,我们的网络就搭建在哪里,为他们提供就近的专业环保服务。我们的优点就是体系,在全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服务技术中心。

 

我们从中国出发,在新能源领域、新能源产品回收利用方面积累技术,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方法推广到海外。

 

《企业家》:很多中小企业在国际化方面并不是特别顺利,伟翔环保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黄伟:第一,形成合作共享的氛围,建立供应链生态圈。第二,语言沟通非常重要。为了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需要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尊重当地的文化,并与他们分享解决方案。第三,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以便把握政策导向并合规经营。

 

5、内核要稳,做好专长的事情

 

《企业家》:伟翔环保未来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点?

 

黄伟:新的投入不一定立即带来显著回报,可能仍处于持续投入的阶段。关键是抓住这些新的增长点,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第二增长曲线”。与初创时的环境和状态不同,新的领域可能需要不同的资本投入和人才配置,因此我们仍需保持创业者的心态,灵活应对变化。

 

我们通过回收材料,并将其重新利用于新产品,打造良性循环。如果持续专注这项工作,我相信企业可以长期发展,甚至传承三代、四代,取得长远的成功。

 

《企业家》: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大,中小企业遇到很多困难,您如何看待专业化和多元化的发展?

 

黄伟:首先,我们要保持乐观,不要抱怨,要给员工建立信心。其次,要多想办法,方法总比困难多。对于企业多元化发展,面对新的不确定市场的时候,要谨慎严谨,市场上的“馅饼”不多,“陷阱”还是很多的。我还是喜欢做自己最专长的事情,在不确定性中把自己能确定的事情做好。最后,内核要稳。做管理者也好,做企业也好,要有一个正确的方法。不能做不符合规律的事情,还是要有常识。(来源:企业家杂志 朱新月) 

 

发布时间:2025年2月12日
浏览量:10280
首页    警法通    企业家    伟翔环保:掘金电子回收产业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