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带一路”,法治在护航
广州仲裁委在南沙国际仲裁中心进行首个无真人仲裁秘书国际仲裁庭审。资料图片
陕西西安仲裁委立案大厅,市民咨询仲裁业务。光明日报记者 李洁摄/光明图片
随着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加快,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往来日趋频繁和深入,对涉外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广东省司法厅律师工作管理处负责同志表示,三地的制度规则率先在律师行业实现了对接和衔接,对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港澳律师的专业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共有533名港澳律师领取了律师执业证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其中香港法律执业者448人、澳门执业律师85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实现全覆盖。
“各类平台的搭建与运作,为律师发挥职能作用、施展才华能力,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广阔空间。”广东省委依法治省办涉外法治工作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仲裁业务的办理从技术角度来说已具备相当基础。”广州仲裁委理论研究室主任刘晨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仲裁、智慧仲裁是仲裁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4年农历春节前夕,陕西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收到一封来自陕西某建筑企业的感谢信。
通过大量翔实调查,挖掘双方共同的商业利益点,该中心提出以商业合作的方式解决争议。至此,原本要对簿公堂的两家企业不仅成功握手言和,还进一步达成了新的合作意向,成为商业伙伴。
“本次案件的成功调解,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不仅体现了调解的灵活、高效、低成本等特点,保障了调解的法律效力,还实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赢。”西安市司法局“三个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董泓涛介绍。
目前,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基本形成了以国际商事诉讼、仲裁、调解、人才培养及法律查明服务和研究为核心的全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5年4月30日
ꁖ浏览量:10280
- 2021-12-22
- 2021-06-26
- 2020-01-30
- 2020-02-25
- 2020-03-22
- 2020-01-02
- 2021-07-28
- 2020-04-07
- 2019-12-29
- 2021-09-30